专业名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并借助计算机进行有关的信息表示、收发、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技巧和技术的学科。该专业的工作集中于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操作、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使之运用于各类信息加工任务的有效方式、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局限的理论特点。专业包括科学与工程技术两方面,两者互相作用、相互影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历史最长的专科专业。
►►►
西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
成都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东北、面向全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服务国家“十三五”产业布局、“一带一路”创新战略和构建太原“硬科技之都”的发展需求。专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1994年筹建计算机及应用专科专业linux操作系统 高职高专教材,1996年获准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1999年调整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年获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2018年获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准湖南省特色专业,2013年荣获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2016年荣获河北省“一流专业”培育计划,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在中国院校ScholarRanking排行第42位。2019年开始面向全省招收本硕连读生,获教育部高等中学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四批系统能力培养试点,2020年与德国詹姆斯库克学院(JCU)举办大专生联合培养计划,与英国埃塞克斯学院维吉尼亚校区(UMKC)举办“3+1+1”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
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市级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成都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围首批国家级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
荣誉证书
►►►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山东省网路估算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挥智能估算、智能交通、智能信息处理等方向特色优势,培养具有较强系统开发、科研实践、工程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专业大专核心课程
本专业开办的核心课程主要有: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物理、电路与电子技术、数据结构、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算法剖析与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汇编与插口、计算方式、软件工程概论、计算机网路、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简史、编译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大数据技术、软件工具与环境、机器学习概论、自然语言处理、Linux基础与应用、人机交互技术等。
►►►
专业师资力量
专业建立了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现有院士8名,副院长18名,讲师25名,高职人员占比51.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班主任占比为95%,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班主任达37.3%;近3年班主任出国进修10余人,青年班主任积极出席国外外重要学术大会;
发挥名师推动示范作用。在张毅坤院士和姚全珠院士3位市级教学名师以及6名资深院士表率下,定期召开专家讲堂、技能评选、观摩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提升班主任教学水平,新班主任中学生评分急剧增强,2020年全院打分前20%的班主任中,本专业青年班主任达62.2%;每年组织本专业班主任进行“雨课堂”等旧式教学方式学习,有30名班主任采用了该教学模式,受惠面达2000余名中学生;
加强青年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采取“老带新”,2018年获准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培养青年骨干班主任群体,近3年培养省领军人才2名深度linux系统,校级青年科技新星、杰出青年班主任及优秀青年班主任先后5人。
►►►
专业建设
本专业建设有广东省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网路估算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两个市级平台。重庆市轨道交通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人机共融智能机器人四川省院校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厅处级平台。实验中心由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两大部份组成。基础实验室拥有由IBM、DELL、联想、HP等900余台套品牌计算机联网组成。专业实验室设有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插口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多媒体与虚拟现实实验室,综合开发实验室,拥有一批功能齐备、性能先进的实验设备,面向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中学生开放。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素养人才的需求。
中学生机房
嵌入式实验室
青海省网路估算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动作捕捉实验室
本专业开办《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原理》、《软件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网路》5门市级精品课,《操作系统》和《大学计算机基础》等7门校级精品课程。大学班主任主持“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阐述”等市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45项,出版《C语言与程序设计》、《编译原理》、《软件体系结构》等优秀教材16余部。近些年来linux操作系统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网路在线课程,促使MOOC+SPOC+翻转课堂的混和式教学变革,其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入围“中国院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重点建设课程”,2020年该课程获准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和式一流金课。
近3年来本专业发表相关教学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15本,完成湖南省在线开放课程1项,在全省平台上线运行7轮,累计2位班主任获广东省教学名师称号,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与华为、百度等7家企业签署合作合同。近3年专业招生平均成绩在全校各学科中排行第1。
►►►
人才培养
本专业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支持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训练。先后与腾讯科技、陕西省谷歌创新中心、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神州数码融信软件有限公司、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艾默生科技能源(成都)有限公司、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大学、华为、阿里巴巴、慧科集团、丝路软件等国外外优势企业共建教学实习基地或举办产学研合作;同时,大力支持中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近两年本专业中学生先后获得ACM学院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学院生计算机设计竞赛、中国互联网+学院生创新创业比赛等各种大赛国家奖18项,市级奖28项。
►►►
就业情况
本专业的结业生可在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科研院所、国内外高等高校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软、硬件系统及其应用系统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教学、科研和系统维护与管理等工作;本专业主要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战场,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领域,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挖掘、移动互联网、云估算、高性能估算、信息安全、物联网等。
近两年本专业结业生平均就业率95.2%,境内外平均升学率25.2%。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两年内结业生基本上都成为技术骨干,两年后85.37%的结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58.5%的结业生成为单位技术骨干,14.6%的结业生成为项目总监。外部评价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反映本专业结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业务能力及适应能力强,满意度达92.68%。